地平线摄影网
标题: 自由脚臺灣行 [打印本页]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02
标题: 自由脚臺灣行
中華民國總統府廳舍位於台灣台北市的博愛特區,在台灣日治時期啟用時做為台灣總督府辦公廳舍之用,建築風格為西洋巴洛克式建築,於1919年完工以後,就一直是台灣的最高權力中心所在,此建築也是中華民國內政部所指定的國定古蹟。總督府於1912年6月1日正式開工,1915年6月主體大致完成並舉行上棟典禮,經過幾年施工後,終於在1919年(大正8年)3月告竣,總工程費達281萬日圓。隨後,這棟當時全台灣最高建築物就一直是台灣總督統治台灣的明顯雄偉地標。
總統府1.jpg
(141.11 KB, 下载次数: 12)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03
因此,在二戰期間,這棟建築物成為美軍轟炸台灣的主要目標物之一。雖然日本軍方將總督府百般偽裝及防範,最後還是在1945年戰爭末期的台北大空襲,遭到美軍轟炸命中,並導致部分建築物損失。二戰後,中華民國接收台灣,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將其建築改名為「介壽館」,(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舊名亦稱「介壽路」)。並著手重修,直至1948年底才恢復舊觀。此外,該館常與蔣中正肖像搭配,成為新台幣正反兩面之圖像。
總統府2.jpg
(170.76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03
中正紀念堂是一棟為紀念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而興建的建築,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目前屬於應公告廢止之台北市暫定古蹟。其舊址為日治時代台灣軍山砲隊與步兵第一連隊之軍用地。全區250,000平方公尺,主樓高76公尺,落成以來與牌樓即為台北市著名地標之一。園區廣場除了供民眾休憩外,解嚴之後也成為群眾運動的集會地點,許多社會、政治運動皆擇此地舉辦,較著名者包括野百合學運、的及野草莓運動等,也常是大型藝文活動的場地;邦交國元首訪台歡迎儀式也在此舉行。
中正紀念堂1.jpg
(151.62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07
中正紀念堂設計時,即隱含豐富的象徵語彙。外表以藍、白2色為主,象徵中華民國國徽中的「青天白日」,紀念堂平面為方形格局,象徵蔣中正的「中正」,坐東面西,遙望大陸。仿效北京天壇的流璃瓦八角攢尖頂代表八德,而隱藏其中的人形象徵天人合一。紀念堂正面共有花崗石84階、大廳階梯5階,合計89階,表示蔣中正享年89歲。台階中間為中華民國國徽圖案的「御路」,在中國傳統建築上,只用於宮殿或廟堂。
中正紀念堂2.jpg
(117.23 KB, 下载次数: 10)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08
本帖最后由 淮海陳 于 2011-8-3 20:10 编辑
正堂上層青銅大門高16公尺,重達75噸,其上天花板則有大型藻井設計,其中為青天白日十二道光芒的國徽。
中正紀念堂4.jpg
(166.89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11
銅像後方牆壁則懸掛有「民主、倫理、科學」字樣,以及「生活的目的在 於增進全體人類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等蔣 中正生前語錄。
中正紀念堂3.jpg
(168.44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12
蔣公紀念室:依當時蔣中正在總統府之辦公室還原陳列。
中正紀念堂5.jpg
(170.66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12
正堂下層陳列了蔣中正的衣冠、文獻、照片、座車等。
中正紀念堂6.jpg
(163.32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13
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7.jpg
(142.17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19
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8.jpg
(152.87 KB, 下载次数: 9)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21
由中華民國三軍儀隊常態守護,紀念堂內的陸軍儀隊交接儀式。也是一个不能错过的看点。
陸軍儀隊交接14.jpg
(156.6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陸軍儀隊交接13.jpg
(141.31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陸軍儀隊交接12.jpg
(127.32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陸軍儀隊交接11.jpg
(137.91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陸軍儀隊交接10.jpg
(136.8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陸軍儀隊交接9.jpg
(145.5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陸軍儀隊交接8.jpg
(118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陸軍儀隊交接7.jpg
(144.41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陸軍儀隊交接6.jpg
(168.11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陸軍儀隊交接5.jpg
(169.01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陸軍儀隊交接4.jpg
(147.85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陸軍儀隊交接3.jpg
(152.02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陸軍儀隊交接2.jpg
(180.66 KB, 下载次数: 2)
设为封面
陸軍儀隊交接1.jpg
(149.88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25
士林官邸坐落於士林區中山北路5段與福林路口東南側。原來是園藝管理所(前身為士林園藝實驗分所)的一部份,在國民政府遷台後,1950年時,先總統蔣中正先生的官邸便設於此,佔地約為9.28公頃,從此士林官邸便成為台北市民眼中神聖神秘且不可親近的禁地。
士林官邸1.jpg
(130.26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26
士林官邸自西元1996年8月全面開放後,成為目前台北市第一座生態公園,除了官邸部分不開放參觀外,園區內的花草樹木都是台北市民眾假日休閒踏青的好去處,每年所舉辦的菊展、梅展和蘭展都是相當盛大的活動。
士林官邸2.jpg
(152.49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26
士林官邸,環境清幽。蔣先生於民國39年3月1日復行視事,同月31日住進官邸,直到64年4月5日病逝,在官邸度過26年。官邸紀錄了第一家庭的生活點滴,也在中華民國建國史上的關鍵時刻扮演重要角色。
士林官邸3.jpg
(171.32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27
蔣故總統中正先生與夫人攜手走過攸關國家命運的關鍵年代,是時代的風雲人物。他們生命中,有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也有親切平和的浪漫情懷,有「史」、有「詩」。因此,以「關鍵年代的風雲史詩」為題,展開他們在士林官邸的精采故事。
士林官邸4.jpg
(154.57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28
士林官邸由外而內分為外花園、內花園、正房;外花園中有溫室盆栽區(栽培蘭花為主),而旁邊的玫瑰園區(栽培玫瑰為主)也是花團錦簇,玫瑰園盛開的時期是在3月到5月,是蔣夫人最愛的玫瑰花園。官邸內處處鳥語花香,景觀清幽雅靜。
士林官邸5.jpg
(160.41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29
走進官邸,宛如走近一處未經太多人工雕琢的自然花園,蟬鳴鳥叫花香之餘,偶爾還可看見松鼠穿梭樹叢中。在玫瑰花園中見到的画家。
士林官邸6.jpg
(142.69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30
玫瑰園盛開的時期是在三月到五月,佔地廣幅的玫瑰園,是蔣夫人最愛的 花園。
士林官邸7.jpg
(161.83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31
本帖最后由 淮海陳 于 2011-8-3 20:34 编辑
遊客排著長龍,等著參觀官邸正館。
士林官邸8.jpg
(148.7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32
士林官邸的花園分法有兩種,現況玫瑰花園為外花園,官邸的西式庭園稱為「主題園區」,官邸的中式庭園為中花園;第二種是玫瑰花園與官邸的西式庭園合稱外花園,官邸的中式庭園為中花園,官邸正房旁的水池為內花園。因此本專題對於士林官邸花園分法採用「士林官邸三十年回憶錄」的方式,第二種方法為玫瑰花園與官邸的西式庭園合稱外花園,官邸的中式庭園為中花園,官邸正房旁的水池為內花園。
士林官邸9.jpg
(166.77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由此生风 时间: 2011-8-3 20:34
抢沙发了。好拍摄,好讲解。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36
士林官邸正館為故總統蔣中正及夫人蔣宋美齡在台最後的寓所。直到蔣中正病逝,蔣宋共在這棟建物居住過二十六年的時光,是蔣氏夫婦最具代表性的故居,且包括前美國總統尼克森等多國政要都曾造訪,極具紀念價值。
士林官邸10.jpg
(160.59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36
餐廳跟得上時代腳步,沒有播放肅穆的《蔣公紀念歌》,而蔣介石總統與 夫人結婚時的合影, 也被製成了旗幟,懸掛在路燈柱上,成了餐廳吸引人的廣告。
士林官邸11.jpg
(118.93 KB, 下载次数: 2)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39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是臺灣第一次正式獲得國際授權舉辦,也是亞洲第7個城市經AIPH正式授權舉辦的國際園藝博覽會。初步預估辦理「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將有國內外約800萬觀光人次參與,不僅對內促進本市觀光產業發展、國內花卉產業成長,更可對外促進國際交流。
吉祥物
花卉精靈與春、夏、秋、冬的季節精靈,名字左至右為 百兒、小葵、蘭兒、小球、小鬱,以樂團組合象徵四季的調和與共組大地樂章的概念。
花卉博覽會1.jpg
(166.32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50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花卉博覽會3.jpg
(133.18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花卉博覽會7.jpg
(172.77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花卉博覽會2.jpg
(174.46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52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花卉博覽會6.jpg
(169.44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花卉博覽會4.jpg
(166.22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54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花卉博覽會811.jpg
(145.34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花卉博覽會810.jpg
(167.19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花卉博覽會89.jpg
(176.12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花卉博覽會8.jpg
(167.45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56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花卉博覽會15.jpg
(165.41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花卉博覽會14.jpg
(160.67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花卉博覽會13.jpg
(148.86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花卉博覽會12.jpg
(137.45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0:59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菲律賓展園
菲律賓展園4.jpg
(160.7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菲律賓展園3.jpg
(184.31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菲律賓展園2.jpg
(151.62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菲律賓展園1.jpg
(130.4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00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阿曼展園
阿曼展園2.jpg
(181.65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阿曼展園1.jpg
(138.36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02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來自喜馬拉雅山的最後淨土不丹,不丹人認為,「真正有品質的生活,不是生活在有高物質享受的地方,而是擁有豐富的精神層面與文化。」
不丹2.jpg
(145.43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不丹1.jpg
(137.29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11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來自於東南亞的泰國
泰國4.jpg
(164.86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泰國3.jpg
(155.92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泰國2.jpg
(110.08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泰國1.jpg
(167.14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13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印度尼西亚展館
印度尼西亚2.jpg
(146.97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印度尼西亚1.jpg
(119.29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15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充滿藍與白的希臘和希臘神廟
希臘2.jpg
(146.1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希臘1.jpg
(156.49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19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夏威夷展館
夏威夷3.jpg
(179.15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夏威夷2.jpg
(178.03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夏威夷1.jpg
(147.9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22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荷兰展馆
荷兰.jpg
(180.78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24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马來西亚展馆
馬來西亚.jpg
(120.44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25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美国展馆
美國.jpg
(150.42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30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13.jpg
(115.29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12.jpg
(145.95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11.jpg
(156.29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10.jpg
(166.09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9.jpg
(130.49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8.jpg
(145.56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7.jpg
(163.63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6.jpg
(158.19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5.jpg
(144.27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4.jpg
(162.34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3.jpg
(148.75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2.jpg
(127.64 KB, 下载次数: 8)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32
本帖最后由 淮海陳 于 2011-8-3 22:07 编辑
國際花卉博覽會是國際花卉園藝界的奧林匹克盛會,第一屆是1960年在荷蘭鹿特丹舉辦,今年在台北則有三十二個國家、六十一個城市參展,觀眾將可遍覽各國花卉園藝技術,篇幅关系,不能尽录,請多多谅解!更多图片全幅观赏,请到下例鋼站:
http://www.flickr.com/photos/32276638@N06/sets/72157626376924529
花卉1.jpg
(134.44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35
國立國父紀念館(通稱國父紀念館)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信義區,是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的綜合性文化設施,於1972年5月16日落成啟用,全部面積共三萬五千坪。除了具紀念價值外,也是戶外運動、休閒、藝文與知性活動的綜合性休憩公園。
國立國父紀念館1.jpg
(149.71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36
為紀念孫中山先生之偉大人格及革命行誼並發揚其思想學說,中華民國政府於1964年開始籌建國父紀念館。1965年,蔣中正總統親自主持奠基典禮;翌年經公開徵圖,名建築師王大閎之設計圖樣入選,後又在外型上加強中國建築特色而修正設計。於1972年由毅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承造,完成主要工程,舉行落成典禮。1975年蔣中正病逝,喪禮在此舉行。
國立國父紀念館2.jpg
(168.91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37
國父紀念館由名設計師王大閎設計,本體建築為唐朝風格,線條簡鍊,結合傳統與現代。主要特色為其飛簷與正面入口。該本體建築未完全仿古,例如並未採用斗拱,以小樑取代簷椽。屋頂也放棄傳統瓦頂,而使用釉面。該建築曾獲美國教育部「最佳建築獎」獎勵。2005年在台北市政府舉辦之市民票選「北市十大建築」活動中,獲選第六名。
國立國父紀念館3.jpg
(144.46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37
國父紀念館內除了中山藝廊外,主要廳室為大會堂。大會堂面積2,800平方公尺,座席35排共2,600席。在台北小巨蛋完工前,是台北最大室內集會場所。
國立國父紀念館4.jpg
(117.5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38
中山公園為開放式的庭園,佔地逾十一萬平方公尺。園內有翠湖,湖內種植睡蓮,湖畔楊柳青青,並有香山橋蜿蜒其中。綠地植有樟樹、鳳凰和成排的白樺;每季更換的草花更將中山公園襯托得生氣盎然,使遊客享有稱心如意之遊憩體驗。此外還有健康步道,吸引重視健身養生的民眾。
國立國父紀念館5.jpg
(153.32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40
國父紀念館內三軍儀隊交接儀式。
在线觀看:http://www.yatsen.gov.tw/chinese/about/arch.php
國立國父紀念館8.jpg
(170.31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國立國父紀念館7.jpg
(137.45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國立國父紀念館6.jpg
(148.75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41
宏揚 中山先生「博愛」、「天下為公」、「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之崇高理想為努力方向,俾能加深世人對 國父之崇敬與景仰。
國立國父紀念館9.jpg
(137.39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41
國父 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創立中華民國,締造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激勵亞洲地區各民族紛起效法,建立新興民主政體,是我國對世界文明與歷史的卓越貢獻,也是全體國民引以為傲的榮耀。
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具劃時代象徵,為迎接這難得的盛事,政府已規劃一系列慶祝活動,整合中央、地方及民間的資源與創意,以國家政經建設與文化軟實力的展示方式來回顧百年歷史,讓國內民眾及國際社會瞭解臺灣各項建設成果,藉以凝聚全民共識,並注入希望、夢想之前瞻元素,同時呈現當下臺灣多元文化的價值與創意,期透過慶典活動過程,展現當前中華民國國民安居樂業之社會樣態,促進全民對國家的認同,共築國家未來美麗的夢想。
國立國父紀念館10.jpg
(140.38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50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簡稱臺北捷運、北捷)是服務臺北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為臺灣第一座投入營運、也是規模最大的捷運系統,其興建及營運目的是為紓解臺北交通長期以來的擁塞問題,並藉以改善都市動線與機能,促進臺北市中心與周邊衛星市鎮繁榮發展。臺北捷運的興建,始自1986年3月27日由行政院通過經建會審議的「臺北都會區捷運系統計畫」,1988年2月24日開始動工。臺北捷運尚可採用顏色來區分營運路線,目前共有棕線、紅線、橘線、藍線、綠線等5條幹線,路線長度106.4公里,營運長度101.9公里,營運車站共89站(官方計為94站),每日平均旅客量約150萬人次。
大眾捷運11.jpg
(128.98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大眾捷運10.jpg
(147.39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大眾捷運9.jpg
(142.92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大眾捷運8.jpg
(150.65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大眾捷運7.jpg
(132.47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大眾捷運6.jpg
(143.35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大眾捷運5.jpg
(150.23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大眾捷運4.jpg
(169.18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大眾捷運3.jpg
(177.84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大眾捷運2.jpg
(156.69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大眾捷運1.jpg
(165.61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52
劍潭站高架車站,因跨越道路需要,使用無樑柱設計,以龍舟造型為設計概念(過去截彎取直前的基隆河舊河道大致沿今 基河路流經士林,每逢端午節經常有龍舟行經河面),將屋頂以懸吊方式撐起。本站完工後成為重要地標,被認為是台北捷運造型最為獨特的車站(曾經因此獲得建築獎,也曾經成為台北捷運主題郵票的代表圖案)。一個島式月台,兩個出入口。
劍潭站1.jpg
(107.78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劍潭站2.jpg
(123.84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53
劍潭
三百年前,鄭成功率領士兵,登陸安平,把當時佔領台灣的荷蘭人趕走了,便一面建設台灣南部,一面向台灣北部進軍。到了大浪沙河(現台北圓山附近)之時,因天氣太熱,全軍汗流浹背,且疲憊極了。
此時,前面突然颳起一陣大風,困住了軍隊的行動。前面的部下報告說;「河水氾濫得很厲害,馬上就要沖到這來了。」
鄭成功聽到後,馬上跑下馬,跑到河邊,他看到一隻魚精在河裏作怪,並捲起狂濤大浪,眼看士兵們便要被捲到河裏去了。
鄭成功馬上就拔出腰邊的寶劍,朝魚精投過去,大魚精便被刺死在河裏,風浪也漸漸平息,士兵們才安全地渡了河。這就是劍潭的由來,聽說農曆每月十五日晚上,寶劍就會浮在水面發出光芒,假如有人要伸手去撈,寶劍就會沉下去不見了。
劍潭.jpg
(127.5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54
西門紅樓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成都路上,緊鄰西門町徒步區。共兩層高的這棟紅磚洋樓為1908年所建的台灣三級古蹟,而該古蹟建築最獨特地方,就是其外觀為每正立面8m。也因此,該建物於日治時期通常被稱為八角堂。八角堂主建築體後面連接著的是十字型外觀的一樓磚造樓房,而結構不太相似的這兩棟建物合稱西門市場,紅樓則為市場入口。日治晚期,該市場範圍拓展到周圍成都路,西寧南路,內江街圍成的梯形區域,並維持此一格局至今。戰後,接收八角堂的滬商業者因建築的紅磚外觀,改名為「紅樓劇場」,1963年後,紅樓劇場改映電影,因此又被稱為「紅樓戲院」或簡稱「紅樓」。1997年,台灣內政部將紅樓列入第三級古蹟,定名為西門紅樓。
西門紅樓.jpg
(145.35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闲步阡陌 时间: 2011-8-3 21:57
长见识了 真是一组好纪实!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1:58
西門町現在被稱為台北的「原宿」,除了有日文雜誌專賣店外,各種日本的書籍、唱片、服飾等,幾乎都同步流行,是所謂「哈日族」的天堂。除了獨立的街邊商店之外,這類商店也特別集中於區域內幾棟專門的集合商業建築裡面,其中較著名的包括有老字號的萬年商業大樓、獅子林廣場,乃至於較後期的萬國百貨與誠品116等等。
但是,正因為青少年聚集密度高,所以西門町也與東區、士林夜市並列台北青少年犯罪率最高的地方。
此外,當年林青霞就是在西門町與友人逛街時由星探發掘而起,成為了有名的電影明星;舞台劇主持人李國修、金融鉅子蔡宏圖皆在此成長。
西門町10.jpg
(177.04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西門町9.jpg
(161.96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西門町8.jpg
(150.27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西門町7.jpg
(141.5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西門町6.jpg
(151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西門町5.jpg
(171.44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西門町4.jpg
(151.97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西門町3.jpg
(178.22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西門町2.jpg
(150.77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西門町1.jpg
(144.62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3 22:11
1998年,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在台北市政府环保局的推动下首开先例,行政院环保署采纳了台北市的政策,分两阶段向全国逐步推广。2005年全国十县市政策跟进,2008年全台湾25个县市纳入垃圾强制分类的实施范围,完成改革。2008年,资源回收管理基金会支出的回馈金即达47亿8270万元。 环保署顾问、台湾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洪荣勋受访时表示,资源回收管理基金会的运作基金,来自生产33项强制回收产品业者每年缴纳的“回收清除处理费”,回馈机制可以确保强制列管的回收资源,从民众废弃收集端,进入清运、回收处理体系。目前列管的33项强制回收产品,回收率皆达八成以上。
环保局2.jpg
(141.72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环保局1.jpg
(147.7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作者: 秀才 时间: 2011-8-3 23:13
精彩。
作者: 听雨声 时间: 2011-8-4 11:02
好建筑,好车;
作者: 风吹鸡蛋壳 时间: 2011-8-4 11:07
欣赏
作者: 青流 时间: 2011-8-4 11:46
好纪实,详解说,细拍摄~~盼宝岛回归,两岸一统~~~
作者: 小瓶盖 时间: 2011-8-4 13:51
跟着一起参观下。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3:52
Taipei 101
2003年前的名稱為台北國際金融中心(Taipei World Financial Center)。曾於2004年12月31日至2010年1月4日間擁有「世界第一高樓」的紀錄。以美國權威建築機構世界高樓協會(CTBUH)所訂定的高度標準計算,台北101是目前世界第二高樓,也是雄踞臺灣、東亞及環太平洋地區最高的摩天大樓。台北101大樓,就像個東方寶塔,一層一層疊疊而上,既保有東方味,又有股現代感,設計十分巧妙。楼的外形像中国传统的节节宝塔,据说寓有“花开富贵”之意。
Taipei 1011.jpg
(172.71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3:53
夜間的台北101外觀會打上燈光,以彩虹光譜色為主題,每天更換一種顏色,如星期一是紅色、星期二是橙色…等,每天落日時間開始點燈,至晚上10點關閉。台北101是臺灣最具指標性的地標之一,打燈視覺圖像一出往往是全國吸睛焦點。舉凡節日歡騰、全球意識、團結民心等主題,另外各大企業亦會贊助101燈光秀進行商業造勢。
Taipei 1012.jpg
(157.85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3:54
在台北101塔樓內,設有34部的雙層電梯,大樓管理人員,會依照不同時段的乘客人數變換三種的不同運轉方式。其中10部大運量電梯是從1、2樓直達四個空中大廳樓層,讓乘客可在空中大廳轉搭其他運量較小的區域電梯。此外也設計有「電梯預叫系統」,可於電梯未到達前,以大樓電梯外的按鈕指定欲到達的樓層,在電梯內不必排隊按鍵。在非上班時間,承租單位之員工必須利用門禁卡感應啟動大樓電梯,電梯才得以運作,以維護大樓內部安全。
Taipei 1013.jpg
(151.77 KB, 下载次数: 2)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3:54
2010年9月19日,中度颱風凡那比颳起的10級陣風,其威力大到竟然可吹起台北101大樓,據指出,維持大樓平衡的「風阻尼球」,於下午3:00及晚間8:00晃動長達2分鐘,晃動長度大約20公分左右,引發熱議。
Taipei 1014.jpg
(121.11 KB, 下载次数: 2)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3:56
臺北101大樓調質阻尼器所裝設的位置與造型最後決定懸吊於87~92層之間。這個類似單擺的調質阻尼器,其直徑約為5.5公尺,共由41層厚度125mm的圓形鋼鈑堆疊焊接組合而成,各層鋼鈑的直徑則配合球體形狀呈約2.1m~5.5m的尺寸變化。 整個球體由8組90mm直徑的高強度鋼索,透過支架托住球體質量塊的下半部,將660公噸的載重懸吊支承於92層結構。此外,調質阻尼器支架周圍也另設置了8支斜向的大型油壓粘滯性阻尼器(Primary Hydraulic Viscous Damper) ,其功能在於吸收球體質量塊擺動時之衝擊能量,減少質量塊的擺動。而為了避免強風及大地震作用時質量塊擺幅過大,調質阻尼器下方則放置了一可限制球體質量塊擺動的緩衝鋼環(Bumper Ring),以及8組水平向防撞油壓式阻尼器(SnubberDamper),一旦質量塊擺動振幅超過1.0m時,質量塊支架下方的筒狀鋼棒(Bumper Pin)就會撞擊緩衝鋼環以減緩質量塊的運動。
Taipei 1015.jpg
(138.25 KB, 下载次数: 2)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3:56
臺北101大樓的高度為508.0公尺(1,667英尺),包含大樓的持有者在內,這個數據是由1.2公尺(4英尺)高的地基之上開始測量,然而,根據美國權威建築機構高樓與都市住宅委員會(Ctbuh)的標準,地基的高度也應該算入建築的總高,而成為509.2公尺(1,671英尺)。91楼户外观景台,近距离观看508米高的塔尖。
Taipei 1016.jpg
(137.1 KB, 下载次数: 2)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3:57
89樓另有紀念品商店、世界最高郵局,及咖啡廳、美國文化冰淇淋(Big tom)及珠寶飾品專櫃等設施。91樓則有影音導覽室免費播放101之介紹影片,遊客亦可製作登樓證書。
Taipei 1017.jpg
(154.64 KB, 下载次数: 2)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3:58
Taipei 101
標高382公尺的89樓觀景台,擁有全方位絕佳的觀景視野。
Taipei 10112.jpg
(130.09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Taipei 10111.jpg
(134.19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Taipei 10110.jpg
(145.5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Taipei 1019.jpg
(181.7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Taipei 1018.jpg
(136.62 KB, 下载次数: 2)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01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原名臺北新公園,是一座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的公園,北起襄陽路、南至凱達格蘭大道、西為懷寧街、東為公園路,佔地71,520平方公尺,鄰近總統府、外交部、臺大醫院、臺北賓館等主要機關或建築。有綠地、園道、露天音樂台、日式池塘、小石拱橋和大運動場等。
新公園在皇民化運動時期,也是舉辦升旗行禮、廣播訓詞等精神統治活動的場所。
和平紀念公園1.jpg
(152.32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02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範圍內,過去在清治時期,除了1888年落成的台北大天后宮(位於國立臺灣博物館現址南側水池)之外,其餘地帶皆為一片荒蕪,未有太多開發。到了日治時期,日本當局開始著手計畫闢建稍具規模的都市公園。起建於1899年,直到1908年初步落成的臺北新公園,成為臺灣第一個承襲歐洲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 (由於已移作他用的天后宮尚未拆除,所以當時的公園範圍,僅為現今公園範圍的南半段) 。之所以命名為「新公園」,則是因為該公園的新建與落成時間,皆晚於臺北第一座大型公園:圓山公園(1897年落成)的緣故。台灣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公園內也有一座福德宮,是土地公廟,也是財神爺廟。反映台灣信神、敬神的宇宙觀。
和平紀念公園2.jpg
(149.43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03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中國古典式亭閣共有五座,中央是紀念孫中山先生的「翠亨閣」,其它分別為紀念鄭成功的「大木亭」、劉銘傳的「大潛亭」、丘逢甲的「滄海亭」,以及連橫的「劍花亭」。
和平紀念公園3.jpg
(101.5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04
中央是紀念孫中山先生的「翠亨閣」
和平紀念公園4.jpg
(154.88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04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為紀念228事件中死傷的無辜百姓,特於二二八和平公園內設置二二八紀念碑。紀念碑文上詳載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之源起始末,期望可以告慰亡者在天之靈,平撫受難者及其家屬悲憤之情,同時也警示國人,引以為鑑。
幾個物體所代表的意義
1.鐵架:避雷針的形狀,採自基隆港碼頭起重機的鋼架,說明鎮壓二二八事件的軍隊是從基隆碼頭登岸的。
2.算盤的珠子:兩個二相加等於四,相乘也等於四,怎麼算都不會得八,會算出八(從228這個數字的算術聯想),一定是有人算錯了,這意思是說二二八事件正是人為錯誤所造成的悲劇。
3.球體碑:地球的北迴歸線經過台灣,所以在球體碑23.5度處切一平面,和赤道平行,碑文放在上面,代表二二八事件發生在地球北迴歸線上的一個島嶼。
4.陰石、陽石:陰石象徵靈魂世界,陽石則象徵現實世界。來參觀的民眾踏著陰石進去,向死亡哀悼,沿著甕走一圈後,踩陽石走出來,表示走出悲傷,回到人世間。
5.甕:將死亡者的骨灰收殮入內,有入土為安的涵意。
6.手掌痕:象徵受難者家屬在悼念亡者時,因沈重悲傷而留下深深的手掌印。另一含義為參觀者將雙手放在上面,身體自然向前傾,低頭往下看,人表示對亡者的哀悼。
7.琮:琮為漢民族祭祖的器具,在此琮內刻有死亡者的姓名,希望藉此包容豐富的生命現,有表示同為炎黃子孫,不要再分彼此的涵意。
8.黑色水球:水池上浮著一粒粒的黑色鋼球,象徵死亡者所流的滴滴鮮血。
和平紀念公園5.jpg
(124.45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05
二二八和平公園內的至聖先師孔子教壇,反映出台灣華人尊師重道的傳統。“杏壇”典自孔夫子杏樹下設壇開講,教化民眾以期利於黎民社稷。
和平紀念公園6.jpg
(132.33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08
台灣故事館
台灣故事館自94年11月27日隆重開幕,期望為台灣本土文化激發出不同的火花。台灣故事館是座位於台北站前、KMall地下二樓的亞洲最大懷舊主題館,結合文化、觀光、藝術和餐飲的複合元素,台灣故事館把1965年代台灣純粹的原味、歷史的「真」、人性的「善」和生活的「美」,在這1500坪的懷舊空間裡頭,從點、線、至面完整地呈現!
台灣故事館9.jpg
(141.66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台灣故事館8.jpg
(153.46 KB, 下载次数: 2)
设为封面
台灣故事館7.jpg
(131.52 KB, 下载次数: 2)
设为封面
台灣故事館6.jpg
(142.47 KB, 下载次数: 2)
设为封面
台灣故事館5.jpg
(132.2 KB, 下载次数: 2)
设为封面
台灣故事館4.jpg
(147.19 KB, 下载次数: 2)
设为封面
台灣故事館3.jpg
(154.71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台灣故事館2.jpg
(119.64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台灣故事館1.jpg
(128.87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12
士林夜市,位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是臺北市內最大、最為人所知的夜市之一。
士林夜市原本是以小吃與攤商而興起,迄今仍以此為主;然而由於士林夜市的規模與商機極大,周邊地主紛紛開設店面趕上商機。在攤販並未完全合法的城市裡,士林夜市與其他大型固定夜市共同維繫著這一特殊的文化現象,也成為臺北人夜生活的經常去處。
士林夜市10.jpg
(154.68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士林夜市9.jpg
(143.16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士林夜市8.jpg
(142.77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士林夜市7.jpg
(152.5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士林夜市6.jpg
(139.25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士林夜市5.jpg
(136.39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士林夜市4.jpg
(117.33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士林夜市3.jpg
(163.74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士林夜市2.jpg
(158.73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士林夜市1.jpg
(122.86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14
行天宮,又稱恩主公廟。主祀關公的臺灣民間信仰廟宇。行天宮是北臺灣參訪香客最多的廟宇之一;歷史最悠久的行天宮是北投分宮,次之是三峽分宮,本宮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為行天三宮最晚成立者,行天宮也成為臺北市武廟的代表,廟門設計上與文廟臺北市孔廟相同,大門均沒有門神,用檽星門108顆門釘代表108個天神,36天罡72地煞。
行天宮1.jpg
(162.58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14
行天宮三宮建設人黃欉祖籍泉州,其宗教思想,源於泉州流行的閭山派正一教。閭山派正一教是以閭山法與道教正一道正一派、符籙派相融合以及吸收佛教世俗化的福建道教,來台後,經過一段時間與佛儒兩教摻合,逐漸變成「民間基層人口的傳統信仰及文化現象,只求個人與家庭之富貴財子壽」的臺灣多神格「民間信仰」。
行天宮2.jpg
(138.7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15
臺北本宮與北投分宮均有「赫赫」的位置稱為「左日門」,「嚴嚴」的位置稱為「右月門」,
值得一提的是—行天宮除了包含本宮與兩間分宮在內的宗教事業,以及成立於1995年的「財團法人行天宮文教發展促進基金會」之外,還設有兩座附設圖書館,以及位於三峽區的恩主公醫院。
行天宮3.jpg
(130.78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16
本帖最后由 淮海陳 于 2011-8-4 14:18 编辑
派出所
為最基層的警察機構,亦指其所在之建築物。派出所通常直屬於地方政府層級的警察局,其轄區範圍通常很小,在都市裡可能是一條街或數條街;在鄉間可能是一個村落或數個村落。一個派出所通常只有個位數的警務人員,也沒有專門的拘留室、偵訊室等設施,有些以房間作為暫時拘留之用。
派出所這一名稱來自於日語,但在日本相當於派出所層級的警察機構稱為「交番」。
派出所1.jpg
(114.47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18
在臺灣的警政體系中,警察分駐所、派出所為勤務執行機構,負責警勤區之規劃、勤務執行及督導。 警察局及各分局依照人口分布情形以及治安好壞設置「分駐所」及派出所。其中分駐所指沒有設分局之鄉、鎮、市、區中最主要的勤務單位,通常規模比其他的派出所大一點。
派出所2.jpg
(134.14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20
臺灣大學前身為日治時期之「臺北帝國大學」(創立於1928年,即民國17年)。當時首任校長為幣原坦總長,至民國34年中華民國政府對日抗戰勝利,同年11月15日接收臺北帝國大學,經由改組後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由羅宗洛博士擔任首任校長。
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1.jpg
(133.02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21
1931年所建的臺灣大學校門,為約3公尺高的堡壘型建物,外觀造型樸實,結構施工精良。該建物由台灣總督府總督官房之營繕課設計,建材使用台灣本土所產褐色面磚與北投唭哩岸石。另外,因採堡壘形式,呈現厚實堅固之感,色彩與校園校舍相同採咖啡色。
該建物本作校門之外,也具管制學生及校內人員之用。威嚴校門中間部分巧妙嵌入面積約數坪的警衛室,左右皆可管制出入,曾被部分學生認為是威權統治象徵。
校門中間的「國立臺灣大學」字樣,是由前教育部部長朱家驊先生所題。該校門已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於1998年5月公告為臺北市市定古蹟。
臺灣大學2.jpg
(155.28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22
臺灣大學著名的椰林大道。 臺灣光復後,依照我國學制,分設系、科,各「學部」改稱「學院」,並將文政學部劃分為文學院及法學院,再加上理、醫、工、農共為6個學院、設立22門學系。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為立教之根本,修身之準則。
臺灣大學3.jpg
(137.88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22
2009年全球大學排行榜,臺灣高等教育排名前列的臺灣大學,今年的排名急升29位至第95位,成為臺灣首間進入這個排名榜前一百名的大學。
臺灣大學4.jpg
(151.4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23
傅鐘是國立臺灣大學的校鐘,也是該校象徵之一,臺大校徽的主要圖像即為傅鐘。傅鐘位於行政大樓水池前和椰林大道之間,是為了紀念臺大第四任校長傅斯年所建立,這口鐘是由兵工廠所鑄製,兵工廠在鑄製這口鐘時,鑄了兩口,除了傅鐘之外,另一口置放於臺南的國立成功大學校園之中。
傅鐘設立之初,是由人工的方式敲打,每節下課敲一次,每次有21響。21響的由來是源自傅斯年校長所說過的一句話:「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時,剩下三小時是用來沉思的。」一開始執行敲鐘工作的是傅斯年的妹婿余大維。後來改為由工友手動敲鐘,但工友常會忘記敲了幾下,因此有時候會聽到非21響的鐘聲。現已改為電力敲鐘,而非再由人操作。
臺灣大學5.jpg
(185.18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23
臺灣大學既為國內主要之綜合大學,自應擔負起培養我國高級研究及實務人才之任務,以逐漸減少對國外大學之依賴。為達到此一目標,在學生組成方面,本校希望增加研究生之人數,減緩大學部學 生人數之增加,而在研究生人數中,則以提高博士研究生之比例為 重點。此種調整不僅可配合國家發展對高級人力之需要,同時也有助於教師研究水準之提升。
臺灣大學6.jpg
(128.23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24
臺灣大學位於交通頻繁的羅斯福路與新生南路上,放眼望去,臺灣大學是有好多的腳踏車,臺灣大學佔地相當遼闊,有108.470214公頃。所以同學大多以腳踏車代步。
臺灣大學7.jpg
(169.22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33
臺北市北投街景
北投區是台灣台北市最北邊、以及面積第二大的行政區,其東側以磺溪上接中山樓右側山脊至馬槽橋沿山溝、南側以基隆河與士林區相望,北側鄰新北市三芝區與金山區,西側與新北市淡水區為鄰。
北投街景15.jpg
(144.08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14.jpg
(131.68 KB, 下载次数: 7)
设为封面
13.jpg
(169.14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北投街景12.jpg
(112.87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北投街景11.jpg
(125.46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北投街景10.jpg
(136.73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北投街景9.jpg
(148.44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北投街景8.jpg
(170.03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北投街景7.jpg
(132.46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北投街景6.jpg
(161.77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北投街景5.jpg
(154.5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北投街景4.jpg
(158.17 KB, 下载次数: 6)
设为封面
北投街景3.jpg
(127.84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北投街景2.jpg
(143.84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北投街景1.jpg
(177.51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38
奇萊山寶–野生赤靈芝
臺灣奇萊山寶–野生赤靈芝。是台灣獨有之國寶及珍稀類,表面為橘紅色,子實體的層紋有似年輪狀,寬度越厚層紋愈多,是大自然的恩賜。
奇萊山寶1.jpg
(174.37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41
奇萊山寶–野生赤靈芝
原來臺灣原住民,因喜好飲酒,又平日勞動頻繁,體能消秏量大,研習代代相傳烹煮野生赤靈芝,飲用來保健身體。
奇萊山寶6.jpg
(169.68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奇萊山寶5.jpg
(161.47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奇萊山寶3.jpg
(141.53 KB, 下载次数: 3)
设为封面
奇萊山寶4.jpg
(119.12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42
更多图片,全幅瀏覧下例纲站:
http://www.flickr.com/photos/32276638@N06/sets/72157626376924529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45
第二代臺灣彩券的官方名稱仍為「中華民國公益彩券」,仍沿用公益彩券心形標誌,由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從2007年開始發行。「台灣彩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彩」,為中信金的子公司,是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發行公益彩券的受委託機構。台灣彩券股份有限公司會將所有的站外觀統一,以明亮的黃色為基底,搭配紅色的幾何圖形。
公益彩券改由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發行後,大樂透頭獎的最高得獎紀錄是新台幣9億3768萬4422元,是於2009年6月9日由台南市中西區的居民獨得。
中華民國公益彩券.jpg
(134.31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47
高雄原是西拉雅族打狗社聚集處,當時打狗地區的聚落是由馬卡道族(Makatao)所形成的部落。一般認為(由小川尚義於1944年提出)馬卡道族為西拉雅族的一支。在17世紀時,荷蘭人入據南臺灣,當時打狗已成為漁港,沿海漁民移居者漸多,在漁場附近建立漁寮後,漸漸發展成漁村,據此可知,打狗在當時已成為臺灣南部的重要漁港,並且時有商船出入貿易。
高雄1.jpg
(169.22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48
高雄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南部,於2010年12月25日由既有的高雄市與臺灣省高雄縣合併而來。合併之後面積達2946平方公里,是當前中華民國境內面積最廣的直轄市;人口達277萬人,是臺灣人口第二多的直轄市。自19世紀末開港以來,高雄已成為南臺灣政治、經濟、工商業、交通等領域的中心。
高雄2.jpg
(154.88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4:48
本帖最后由 淮海陳 于 2011-8-4 14:50 编辑
根據考古學家研究,臺灣至少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二、三萬年前已有人類居住,而高雄地區雖未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但很可能也是早期人類活動的場所;從新石器時代以來,人類就長期在高雄地區定居,從日治時期年至1994年,所發現的及文獻上所記錄的史前遺址,共有124個以上,這些遺址所涵蓋的時間從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大坌坑文化時代開始,一直到距今三百年前漢人進入高雄縣平原地區拓墾為止。
高雄1.jpg
(154.88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5:07
高雄市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以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以及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等縣市相鄰。
高雄4.jpg
(155.1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高雄3.jpg
(171.84 KB, 下载次数: 5)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5:10
高雄國際機場(英語:Kaohsiung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碼:KHH;ICAO代碼:RCKH),是臺灣一座位於高雄市小港區的中型商用機場。高雄國際機場為台灣南部唯一的聯外國際機場與主要的國際貨運、旅客出入吞吐地之一,是臺灣的第二大機場,並做為桃園國際機場的備用降落場。其管理及營運單位為中華民國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高雄國際航空站。因位於高雄市小港區,故高雄國際機場也通稱為小港機場或高雄小港機場。
高雄國際機場是台灣第一個設有聯外捷運系統的民用機場。
高雄8.jpg
(134.77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高雄7.jpg
(165.98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高雄6.jpg
(166.21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高雄5.jpg
(140.01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5:12
龍虎塔於1976年興建,龍虎塔以龍喉為入口,虎口為出口,有人龍喉出虎口之逢凶化吉之意。
龍虎塔外觀造型生動明亮,內部刻畫浮雕更別樹一格,龍塔內畫有中國的二十四孝子插圖,及代表罪惡之人死後入地獄時會遭受十殿閻王審判罰刑圖;虎塔則畫有十二賢士及代表天堂極樂世界的玉皇大帝三十六宮將圖。
龍虎禪塔1.jpg
(144.67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作者: 淮海陳 时间: 2011-8-4 15:13
民國六十二年建,六十五年完工的龍虎塔位於左營蓮池潭東南方的小龜山附近。塔高七層,每層十二角,分龍禪、虎禪二塔,採黃牆、紅柱、橘瓦,以龍為入口,以虎為出口,據云:「入龍喉,出虎口」為大吉大利之象徵。塔前各築九曲橋一座通往慈濟宮。龍禪塔的龍腹內畫有二十四孝圖及十殿閻羅王圖,供祀著鎮座的地藏王,虎禪塔的虎腹內畫有三十六宮將圖與七十二賢士圖,供祀至聖先師孔子。曲徑的欄杆畫有各種寓意行孝勸善的圖案,頗有寓教於樂的效果。
龍虎禪塔2.jpg
(163.9 KB, 下载次数: 4)
设为封面
欢迎光临 地平线摄影网 (http://113.45.52.255/)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