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hoto.21hor.com/viewthread.php?tid=740&extra=page%3D1 “打鸟归来背景:地处祖国南疆北热带区域北部湾畔的防城港市,背靠十万大山,面向北部湾,每年清明前后,数十万只候鸟纷纷从澳大利亚、东南亚地区、南洋群岛、中南半岛飞越防城港地区,有的沿着我国海岸线继续北上,有的经白令海峡飞往阿拉斯加地区,;金秋时节,又经过防城港翩翩南飞。北部湾畔成为了国际间候鸟迁徙的一条安全通道。因此,每年从春到秋,防城港市的海边、原野,常常可见令人赏心悦目的镜头--成群成群的鹭鸟,早"出工",晚归巢;在浅海滩,在红树林,在稻田水塘,甚至在牛背上,都可以看到鹭鸟觅食的倩影。 "五一"假期与朋友相约一同去防港"打"鸟,先后去了鲤鱼江村的"万鹤山"和光坡镇红沙村的”渔鹭园“,"万鹤山”拍摄点太低,以下照片均是在”渔鹭园“拍摄的。 第一次拍摄这类题材,且设备跟不上,请大家多包涵。 附件 ![]() ![]() ![]() ![]() ![]() ![]() ![]() ![]() ![]() ![]() 之二。照片均有裁减 附件 ![]() ![]() ![]() ![]() ![]() ![]() 提起鹭鸟,便使人想起那几位在当地有口皆碑的爱鸟护鸟老人。他们分别是防城港市防城区防城镇鲤鱼江村的许强帮、东兴市江平镇的京族老人陈子成、上思县东屏乡的梁泽光、港口区光坡镇红沙村的黄枢余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已近90高龄。他们数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自发保护村边屋后的白鹭和海南鳽(yan音"研")等鸟类,使鸟类朋友安然地繁衍生息。他们的真诚爱心和无私奉献,使防城港成为了北部湾候鸟的安乐家园。 以下照片为万鹤山第三代护鹭人--许强帮及他的孙子、外孙 许强帮年龄69岁,是防城区鲤鱼江村"护鹤人家"的代表。当地人习惯把"白鹭"称为白"鹤",鹭鹤混称习以为常,"万鹤山"远近闻名。早在50多年前,许家的第一代护鹭人许怀安开始保护在屋后小山丘的鹭鸟,并立下三条家规:不准打鹤;不准捉鹤;不准掏鹤窝。在许家几代人的精心保护下,每年在万鹤山繁衍生息的鹭鸟由最早的几十只,增加到万只以上,并由单一品种增加到十多个种类。已知的有12种:苍鹭、草鹭、绿鹭、池鹭、牛背鹭、大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中白鹭、夜鹭、栗苇鹭、黄苇鹭。其中苍鹭和草鹭为过路旅鸟。目前,万鹤山鹭类群落以夜鹭、牛背鹭两种数量最多,为群落中的优势种。在一个面积约一公顷的树林有如此多的鹭鸟营巢繁殖,形成极为罕见的复杂的大型"鹭林"。 附件 ![]() ![]() ![]() ![]() ![]() ![]() ![]() ![]() 谢谢大家鼓励。老人的照片是去年拍的,此次也将照片放大到8寸送给老人,他们全家都很高兴,一定要留我吃饭。 此次拍白鹭最激动的是我的宝贝女儿,罢着相机不松手。来一她张工作照 附件 ![]() ![]() |
欢迎光临 地平线摄影网 (http://113.45.52.255/)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