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介山 于 2010-5-25 09:55 编辑
黔东南之旅4——侗族大歌
我外出旅行不从事先上网查找资料做功课。
对侗族大歌的了解,也只是看过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知道侗族大歌得过“原生态唱法金奖”和“观众最喜爱的歌手奖”两个大奖。英杰大哥说要去小黄听侗族大歌,我立刻赞同。尽管对岜沙恋恋不舍,我知道在岜沙再多待一天,肯定会拍到自己满意的照片。
从岜沙到小黄路不远。车上英杰大哥告诉我,小黄村是“大歌”的发源地。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的。
侗族大歌以“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主要演唱方式。侗族大歌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参加演唱的人越多,效果越好。
那天,我们请了6个少女来演唱,其中有人去过法国表演,参加过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少女们还没开唱,我巳被她们头上、颈上、胸前以及裙摆前都镶满了花样迥异的银饰而惊艳。
6位少女分5个声部演唱,开唱前会介绍歌的内容及特点,印象深刻是《蝉之歌》、《布谷催春》这二首。
我要不是亲眼目睹,亲耳临听,真难以想象,这如清泉优美之极的天籁之音是从这6位少女口中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