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勇的哈萨克族人,有一种传统的马上游戏——叼羊。据说,这种游戏最早是从阿尔泰一带发展起来的。如今,所有的哈萨克族牧民,仍然把它继承了下来。 叼羊,不仅是哈萨克族牧民所进行的一项扣人心弦的马上游戏,而且是一种力量和勇气的较量,马术和骑术的比赛。
一般都在节日期间举行。叼羊这天,广大牧民,不论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喜气洋洋地来到指定地点,进行围观。
哈萨克族叼羊,用的是山羊,两岁左右,割去头、蹄、紧扎食道,有的还放在水中浸泡或往羊肚里灌水。这样比较坚韧,不易扯烂。参加叼羊的人事先都结成团伙,有的就是两队的比赛。每队都有冲群叼夺、掩护驮遁和追赶阻挡等分工,而且讲究战略战术。比如一旦夺得羊羔,其他同伴有的前拽缰绳,有的后抽马背,前拉后推,左右护卫才能冲出重围。它既需个人娴熟的技巧,又要集体的密切配合。总之,叼羊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传统体育项目。
叼羊的形式是很多的,但最主要的有三种:一种是两人叼,一人抓住羊的一端,拚命争夺,谁夺到羊,谁就为胜。二是分组叼,一个部落为一组,部落与部落之间进行争夺,获胜者为部落的光荣。三是集体叼,一只羊被主持者扔在地上,谁叼到手不被别人抢去,而且又把这只羊能扔到某一家的毡厉,谁就是胜利者。
集叼羊开始前,主持者先将一只已经宰了头、扒掉内脏的“阔克拉合”即青灰色的山羯羊,放在场子中央,各路骑手便在周围排成两队,雄纠纠,气昂昂,苎装待命。当主持人刚一打响开始的枪声,英勇的骑手就急驰出发,绕场一周,瞬息伺,骏马喷着鼻子,直立后腿,猛烈地向场子中心扑去….
一场惊心动魄的叼羊搏斗就这样展开了。领先的骑手迅速地把马鞭咬在口中,双手丢开鞍缰,跃身抓住羊尸,飞箭冲出人围,摧马向着目标处奔驰,其余的骑手则快马加鞭,急起直追,观众们欢呼雀跃,呐喊助威。后来者,紧追上去,抓住羊尸一端,使劲进行争夺,时而几人相持,难解难分,时而一人抢去,摔掉了对手。就这样你争来,我夺去,众多的骑手在交锋,英武的骏马在助威,互不示弱,各不相让。一边叼,一边跑,直到把羯羊尸体上的皮毛剥尽,由最后叼到手的骑手,提着羊尸,环绕目的地一周,再飞马;回到人围中来,将羊尸放到原处,才算真正的胜利者。然而这种胜利,是以力量和速度得来的,牧民们无不拍手叫好,心悦诚服。
整个活动并没有结束,叼羊的胜利者,还要把叼来的羊尸,随意从别人家的毡房顶上扔进去,这时,毡房的主人就认为是莫大的吉庆和皆大的欢喜,便组织全家人宰羊煮肉,用手抓肉、奶疙瘩等上等佳肴,热情招待前来恭贺鸿喜的所有客人,待客人们奶足肉饱之后,又开始唱歌、跳舞,进行通霄达旦的娱乐活动。叼到羊的骑手是自豪的、光荣的,大家纷纷给他披红挂花,进行嘉奖。然而,吃到这只叼羊肉的人,也是自豪的,幸福的,因为,根据哈萨克族人的传统说法,吃了这只叼羊肉的人,不仅会避过灾难,而且还能交上好运,我想,如果真是这样神灵的话,那当然就够荣幸的了。
哈萨克族人的叼羊游戏,深深受到了广大牧民群众热烈欢迎,并世世代代地把它继承了下来! 叼羊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当地有句谚语:"摔跤见力气,叼羊见勇气"。剽悍的哈萨克族牧民最爱叼羊活动。他们常年放牧在大草原上,尤其是转场的时候,为了保护畜群,经常要同恶劣的天气、凶猛的禽兽顽强搏斗。叼羊则是最好的锻炼,它既是力量的较量,又是智慧的竞赛,既比勇敢,又赛骑术。叼羊的优胜者多是放牧的能手,在暴风雪中寻找失散的牲畜,他们能把百十斤重的羊只,俯身提上马来,驮 回畜群。优秀的叼羊手是受尊敬的,被誉为"草原上的雄鹰"。
1.整装待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