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中我见过你
雨中我遇上你
撑着雨伞的我
终于来到了
翠翠的凤凰古城
淡淡柔柔的沱江
仿如一双温柔的玉手
轻轻地将你、我拥入古城的怀抱。
从潮热的羊城,辗转10多小时后在晨雨中走出吉首火车站,略略感受温差带来的清凉,梦呓般地上了驶往凤凰的小车,一个多小时后车来到凤凰,司机将我们带到了他相熟的客栈,但客栈不合意,按约定的承诺,把我们送到虹桥。
雨中通往虹桥的路上显得有点熙攘,让这千年古城蒙上世俗的面纱。我和明子打着雨伞,走在湿湿、滑滑的青石板上,沿着翠翠的沱江边,寻找我们的住所。攻略上的客栈就在江的对面,尽在咫尺、却在彼岸。
走过迎曦门、路过万名塔,从熙攘到宁静,我们不约而同地喜欢上那暖暖的、黄黄的的木地板木房子,临江的房间和内阳台是用木窗花隔开,木窗花上挂着一块蜡染的布帘,衬着白白的床单,显得素雅、恬静。窗外沱江的游船不时飘来阵阵悦耳的歌声和笑语,雨依旧沥沥地下个不停,江上烟霞已升到远山的腰上,绿树在薄雾的轻拂下,时隐时现地透出醉人的黛青色,江边的吊脚楼在红灯笼的衬托下,更显古朴,这情这景,如诗、似画!
世间的事情,从来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烟有几重,雨有几重,人也懒了,心也懒了,和着窗外欢声笑语小舔一会儿,然后在“卜卜。。。。”的洗衣声悄然醒来,如置身世外桃园,如梦似真。午后,雨停了,冷风依旧。步出六色坊,只见浅绿色水草在水中轻轻摆动,虹桥倒影的水光中不时漾出一丝迷濛。水纹细小而柔美,涟漪渐生渐散。两岸青山隐隐,城郭峨峨,悬楼吊脚,一排排,一幢幢,映在清流之中,似幻似真,疑是另一座城池。 走过跳岩,来到了沱江的北岸,北岸是凤凰古城所在。厚厚的城墙,把古城分做内外。城墙石和街石都是渚红石头。
城外一条街,蜿蜒贴着沱江,一直通往从文墓。沿江房子大多是吊脚楼,有客栈、饭店,也有酒吧、工艺品的店铺,蜡染、玻璃吹画,印花布店、银饰品作坊、特色民间小吃、湘西腊肉等应有尽有,店铺门口招牌大多是是蜡染布做的,古色古香尽显古城的质朴和悠远,最有特色的是卖姜糖的,姜糖就在门口现拉现买的,煞是新鲜、煞是好看,长长的小巷弥漫着甜甜芳香,随手放颗入嘴,那酥、那甜、那辣、那温暖渗透全身。
沱江泛舟,是件写意的事情。顺着江边的青石板小巷来到下游的码头,下游清静、少了那份喧哗,青山绿水,倒影如画。荡漾在浅浅的河水上,将手放进清澈见底青波中,任凉凉水从指尖流走,任柔柔的水草亲亲肌肤,船冲下拦河坝,回程上拦河坝时我们快乐地当了一回纤夫,娇嗔的尖叫声和欢笑声始起彼落,交织成一首美妙的歌!
游罢沱江沿着山道拾阶而上,来到沈从文墓地。竖长的石碑上刻着黄永玉为表叔沈从文题写的碑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在小草坪上没有坟冢,只有一块6吨多重的天然五色石,正面镌刻的是沈从文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石背面是沈从文的姨妹张充和的撰联:“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用的是嵌字格,拆开来读就是“从文让人”,透射出先生一生的高风亮德。
墓地清幽静谧,四围绿树环抱,一块五色石下,先生在此安息,那么朴实,那么简单,没有奢华,没有雕饰,沈先生的墓就像他的人,也像他的文字。少年的他怀着赤诚走出湘西,多年后又揣着淳朴永远地回到了家乡。
凤凰的夜,绚丽多彩,璀璨夺目,似用流彩勾画人间仙景,江面华丽的画幅衬着盏盏的河灯,承载着一串串的心愿和梦想,柔柔地流走。
酒吧和咖啡屋,是凤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少在都市烦扰中挣扎求全人们,来到这世外桃源在这片刻,忘却自己、放任自己,让思绪飘向远方。
这山这水这风还有这人、此情此景此时重叠在一起了,灵魂出窍般,天人合一,原化为凤凰的一草一木
朝,望沱江水涨
晚,看落日残阳
随着天地流淌而去
走的透透彻彻、走的烟雨凄迷。
1、雨中的凤凰雨中的沱江
[ 本帖最后由 静芝 于 2009-2-18 21:1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