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景观人像主题拍摄
静静流淌的苏州河,留下了无数的故事。漫步在不同时代的桥上,穿梭于百年的时光之中,或沧桑,或忧郁、或欣喜、去重温一个世纪的世事变迁。
沉下心思,面对跨越时间的空间,去叙述心里的一个故事,去表达精神上的某个寄托。
模特:模特两位,小桃,金珺
小桃
000.jpg
(124.06 KB, 下载次数: 39)
设为封面
001.jpg
(143.44 KB, 下载次数: 30)
设为封面
金珺
DSCF1031_1==.jpg
(282.92 KB, 下载次数: 28)
设为封面
场景介绍:苏州河,旧称吴淞江,绵延125公里,犹如一条玉带,将太湖与上海连接起来。溯流而上,苏州河上的桥梁可分为三大段:东段从外白渡桥到西藏路桥,大都已是百年身,始建于上世纪初。乍浦路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西藏路桥,四座典型的欧式风情,与两岸建筑风格十分协调。中段从乌镇路桥至长寿路桥等6座桥梁,大多是近些年新改建的桥梁。西段从昌化路桥至中山西路3号桥共9座桥,大多为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里所建,这些桥受限于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因素,所以桥型结构较为简单,造价也相对低廉。
此次拍摄活动,集中在东段。外白渡桥的前身叫韦尔斯桥,这座木桥的精确建造年代是1856年。之后,河南路桥、福建路桥、浙江路桥……一路向西,将北岸和南岸连成一体,大上海由此拓展,苏州河演变为城市内河。1873年由工部局出面,又在此附近建了一座木桥。因桥在外滩公园旁,故定名为“公园桥”,俗称外摆渡桥,又因中国人过桥不再交钱,可以白渡苏州河,又称“白渡桥”。1907年,外白渡桥改建成今天的钢桁梁结构下承式桥。与外白渡桥毗邻的是乍浦路桥。上海开埠后,传教士文惠廉曾经在苏州河上建起一座浮桥。1873年工部局将浮桥改建为木桥,称为“里摆(白)渡桥”、“二摆渡桥”或“二白渡桥”。1927年又改建为长72米、宽17.7米的3孔钢筋混凝土桥,载重量10吨。河南路桥亦称三摆渡桥。1843年的时候,在这里设置过渡口,人称“三摆渡”,1885年在此建造了长62米的驼峰式六孔木桥---“三摆渡桥”,1925年又改建成现在的钢筋混凝土的均衡翅式带悬桥,长64.5米,宽18米,有3孔,载重为量15吨。因桥堍下建有天后宫,故又称“天后宫桥”。福建路桥又称作老闸桥,因此地留有古代建造的石闸。1875年在此建起一座木桥,就叫老闸桥,直到1962年方才拆除,如今的桥则是1968年建成的。与老闸桥相对应的是新闸桥,一座载重量仅3吨的钢架步行桥。 除了上述桥梁外,苏州河上还有以垃圾来冠名的桥梁--新、老垃圾桥。老垃圾桥就是今天的“浙江路桥”。新垃圾路比老垃圾桥更出名,是今天的西藏路桥,也称泥城桥。
这些桥便利了苏州河两岸间的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勾通了现实与历史,它们与苏州河融为一体,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福建路桥.jpg
(145.08 KB, 下载次数: 35)
设为封面
河南路桥.jpg
(288.31 KB, 下载次数: 34)
设为封面
外白渡桥3.jpg
(204.56 KB, 下载次数: 35)
设为封面
外白渡桥5.jpg
(253.64 KB, 下载次数: 30)
设为封面
西藏路桥.jpg
(132.3 KB, 下载次数: 32)
设为封面
浙江路桥2.jpg
(245.73 KB, 下载次数: 43)
设为封面
外白渡桥.jpg
(160.13 KB, 下载次数: 36)
设为封面
集合时间:2010 年 7月31日 (星期六)14:00
集合地点:西藏路南苏州河路
人 数:限20人。
每人花销:0元,晚餐AA
截止日期:2010-7-30日20点
明明:15901830283
注意事项:
1、参加活动者须为地平线摄影论坛注册会员;
2、请参加活动者注意活动开始时间,准时抵达;
3、活动作品须在地平线摄影论坛华东区活动版块上发表。
4、公共场所活动,请注意随身财产,尤其摄影器材的安全。
地平线摄影网
2010.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