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是一个勇敢勤劳,古老的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承。多年与恶劣的大自然搏斗养成了他们淳朴的性格,与他们交流;拍照,他们是很豪放的。这点从他们坚毅的面孔上可以读出来。
在彝语音中,“毕”是举行宗教活动祝赞诵经之意,“摩”意为长老或老师。在彝族早期社会中,其氏族首领或部落酋长往往身兼祭司之责,如唐宋时期彝族大部落有大鬼主,小部落有小鬼主,部落首领即是以宗教手段统治其部落社会。到了元代,由于实行土司制度,在彝族社会中出现了世俗首领--土司,祭司才从统治集团中逐惭分离出来,演变成今天彝族社会中的毕摩。
毕摩是彝族社会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对彝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们的社会地位较高。彝族毕摩一般是男性,多是世承家学,少数为拜师学业,在传说中也有过女性毕摩。家族世承的毕摩在彝族人们的心目中,其能力要比无家传的毕摩高明,如安灵、送灵等重大的祭祖仪式须由家传的毕摩来主持。毕摩在彝族传统社会的主要职责可分为四类:一是主持祭祀;二是占卡;三是采药治病;四为主持盟誓和神明裁判。
毕摩主持的祭祀有作斋、作祭、作百解和节期祭祀等。作斋是彝族同宗共支所举行的祭祖大典。作祭是给死者指示灵魂归属的典礼。作百解是人们遇到疾病或灾祸,以为是鬼神作祟,于是通过一定的祭祀活动,以求解除祸祟。节期祭祀,如在火把节期间,各家延请毕摩至田间祭谷神,祈求丰年;在彝族年,则请毕摩主持仪式,献祭家神,法灾祈福。
占卜也是毕摩的一项主要职责。彝族凡有疑难不决之事,便请毕摩占卡决疑,毕摩占卜的方式很多,有所谓掷木卦、胛骨卜、鸡骨卜、草卜、胆卜、鱼卜、布卜、酒气卜、画地卜、牲血卜等。
盟誓和神判也是毕摩重要的法事活动。彝族极重信义,凡战争、议和、家支间的重大协商,以及与外族交往商定协议时,均须双方盟誓。盟誓仪式须请毕摩在一旁诵经念咒,求助神灵确保双方恪守盟约。神判,即神明裁判,尤以财产失窃等引起的纷争,在援用习惯法解决不了时,多请毕摩主持神明裁判加以解决。
毕摩从事法事活动时有自己一套专门的法器,主要有法帽、法铃、神扇、签筒、怯签等。法帽,多以竹篾编制,形如大斗笠,有的在外套以黑色薄毛毡,有的则是用纯白羊毛织一白帽套,套在竹笠上;法帽羊毛毡的层数愈多,表明毕摩作斋次数愈多,法术也就愈高。神扇,由竹片编制,上施髹漆,主要是在毕摩诵经时用于翻阅指读经书。怯铃,在毕摩怯事活动中,边念经边摇铃,以助法戚。
[由此可见,仅仅归纳为“算命先生”还是一种较狭隘的理解]
--------------------------------------------------------------------------------
上面“个人觉得比较适合放在纪实板快”也是一个不错的建议。谢谢!
谢谢朋友们顶贴!
[ 本帖最后由 洛阳 于 2008-7-9 20:0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