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禮遜教堂与基督教墳場
馬禮遜教堂,建於1821年,是澳門第一座基督教傳道所,而這個墓園,也是澳門唯一的基督教墓園.話說馬禮遜的妻子瑪莉(Mary Morton)1821年不幸感染霍亂而逝世.因為當時華人及天主教人士不願與基督教人士共用墓地,馬禮遜於是有意將她埋在澳門北部城牆外的一個孤遠的山丘上.馬禮遜服務的東印度公司當局不忍如此草率處理後事,決定出資買下一片土地,闢為墓園,之後便成為基督教墳場,,這就是馬禮遜墓園的由來.墳場中,只有一百六十九個葬墓,所見的信徒分屬英國、美國、德國和荷蘭,多是一些商人、軍人、教士、婦孺,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叔父及畫家錢納利(George Chinnery)也葬於此地.最重要的是馬禮遜一家也葬於此地.馬禮遜牧師是西方到中國傳基督教第一位傳道人,他從事聖經翻譯,出版中英文字典,於馬六甲興辦英華書院,帶動歐美各國教士到中國傳教,成為中西文化交通重要的奠基者. 自馬禮遜牧師來華至今,在中國境內並無一處基督教的歷史建築或文物,可以被世界聯合國文化遺產委員會評審為世界文化遺產.而聯合國文化遺產委員會各委員評核澳門基督教墳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主要因為有馬禮遜牧師墳墓的所在.因馬禮遜牧師的安葬成為世界文化的價值,我們身為華人理當為此項盛舉感到榮譽和高興. |